您的位置:首页 > 传统文化 > 文化
腊月是什么月 腊月风俗有哪些
作者:管理员 来源自:奥顺互联 时间:2024-02-20

关于月份的别称不知道屏幕前的你是否了解过,你知道腊月是什么月吗?腊月是农历的最后一个月,也就是农历十二月,这个月份还有腊冬、季冬、残冬、穷冬、冰月、余月等30多种称呼,那么接下来就由小编为大家带来腊月风俗有哪些的解析,希望能帮助到各位小伙伴!

【腊月是什么月】

农历的最后一个月又称为腊月,也称蜡月。之所以叫“腊月”,是因为“腊”是古代祭祀祖先和百神的“祭”名。“腊者,接也; 接,故大祭以报功也。”“腊”与“猎”通假,“猎祭”亦为“腊祭”。相传早自周代便有在这个月举行“岁终之祭”的习俗,亦称“腊”。腊祭的对象,则是列祖列宗以及五位 。五位家神指的是门、户、天窗、灶、行(门内土地)。因在十二月举行,故称该月为腊 腊祭这一天为腊日。

腊月是一年之岁尾,正值寒冬。民谚云:正是言之其冷。这时冬季田事告竣,故有“冬闲”之说。农事上是“闲”了,但人们生活的节律并未因此而放慢,人们怀着愉悦而急切的心情加快了向春节迈进的步伐。春节,是中国人传统的三大节中最为隆重的一节;而腊月,使人们准备迎接春节的一个月,在这个前奏曲里有着丰富的内容。首先从喝腊八粥开始,然后人们要扫房、请香、祭灶、封印、写春联、办年货,直到除夕夜。

十二月的别称

岁末十二月,为一岁的最后一个月份,处在新旧交替的时段。它的别称有很多,分别有腊冬、季冬、残冬、穷冬、腊月、冰月、余月、极月、清祀、冬素等30多种称呼。其中,人们最熟悉和熟知的当属“腊月”。年尾十二月被称为“腊月”,这时的天气云量较少,且少雨干燥,吹西北季候风,肉类不易变质且蚊虫不多,最适合风干制作腊味。

腊月的传统节日有哪些?

1、腊八节腊八节,俗称“腊八” ,即是农历十二月初八,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、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,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。相传这一天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,称为“法宝节”,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。

2、尾牙节传说中,尾牙节是拜祭土地公(福德正神)的活动,这一节日主要流行于东南沿海,尤其是闽台地区。每月的初一、十五或者初二、十六,是祭拜土地公神的日子,称为“做牙”。二月二日为最初的做牙,叫做“头牙”;腊月十六日的做牙是最后一个做牙,所以叫“尾牙”。

3、祭灶节腊月二十三,又称“小年”,是传统民间祭灶的日子。传统民间有“男不拜月,女不祭灶”的习俗,因此祭灶王爷,只限于男子。在中国的传统民间诸神中,灶神的资格算是很老的。灶君,在夏朝就已经成了传统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。自周朝开始,皇宫也将祭灶列入祭典,在全国立下祭灶的规矩,成为固定的仪式了。

描写祝福腊月快过年的句子推荐

1、烟花,绽放吉祥的色彩;鞭炮,驱除一年的晦气;灯笼,照亮幸福的大道;春联,贴出新年的味道;笑声,充斥热闹的街巷;祝福,则传递无限的美好:祝你春节快乐,新春大吉,阖家欢乐,万事如意!

2、吉祥春联贴门上,好运连连运道旺;威武门神站两旁,烦恼忧愁无处藏;大红灯笼高高挂,喜庆降临如意家;鞭炮声声辞旧岁,生活美满幸福长。春节到,祝你新年快乐,家人安康!

3、一场大团圆,两眼皆欢喜,三十过大年,四处鞭炮响,五彩烟花飞,六弦奏欢歌,七天尽逍遥,八方来祝福,酒(九)醉人不知,十分快乐年,百姓同举杯,千家庆春节,万事都如意!

4、阵阵炮竹辞旧岁,声声祝贺迎新春,片片窗花送如意,字字祥联带好运,欢聚一堂人喜乐,喷香水饺开口笑,新春佳节,祝您万事如意,笑口常开!

5、寒暑交送,万象更新,一瞬间岁月的年龄在不经意中又多划了一个圈圈,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,祝你们龙年喜气洋洋,满面阳光灿烂。

【腊月风俗有哪些】

一、二十三糖瓜粘

俗称“小年”,传说这日是“灶王爷上天”之日。每到这一天,各家各户还要烙些包芝麻糖的烧饼,名曰‘祭灶火烧”,或者备灶糖,灶王爷要在这个时间上天,去向天皇人帝汇报工作。给灶王爷吃了嘴甜甜的,人们希望他“上天言好事,回宫降吉祥”。

二、二十四扫房子

“腊月二十四,掸尘扫房子”的风俗 ,由来已久。按民间的说法:因“尘”与“陈”谐音,新春扫尘有“除陈布新”的涵义,其用意是要把一切“穷运”、“晦气” 统统扫出门,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。

三、二十五磨豆腐

传说玉帝会下界查访,吃豆腐渣以表清苦。

“腐”与“福”有相似的发音,做豆腐意味着“在新年收获幸福以及福气”。在古代,这一天的汉族民俗活动主要还有接玉皇、照田蚕、千灯节、赶乱岁等。如今,大多数人并不会自己做豆腐,而是常把剪好的“福”字倒着贴在窗户或者门上,这样表达了同样的意思,希望“幸福、福气”来到家里。

四、二十六割年肉

这一天要杀猪割年肉,开始置办年货。在古代,所谓杀猪,是杀自己家养的猪;所谓割肉,是指没养猪的贫困人家到集市上去买过年吃的肉。“年肉”讲究要吃红烧肉,肉本身就代表着富裕的意思,红烧肉则更能表示来年的日子红红火火、富裕十足,一碗热气腾腾泛着肉香的红烧肉是很多人在这一天期盼的。

五、二十七赶大集

民谚称“腊月二十七,宰鸡赶大集”。这一天,家家户户除了要宰杀自家的家禽,还要赶集上店、集中采购。与平日以购缺卖余为主要目的的赶集相比,腊月二十七赶集主要是买卖年节物品,例如:鞭炮、春联、神马、香烛、烧纸、牛羊肉、赠送小孩子的各种玩具礼品、女孩子的各种头花饰物等等。这一天,各地的集市都十分红火热闹。

六、二十八把面发

打糕蒸馍贴花。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,后被红纸代替。这天要贴窗花了啊。

腊月二十八这一天,无论是发面还是做馍,各家各户都要开始准备主食过年了。在过去社会发展低下,还没有现代比较方便的发酵粉,普通的面提前几天做好了容易坏,只有发面不爱坏。于是,腊月二十八这天就发面,准备正月初一到初五的主食,这也是旧俗认为初一到初五期间不能动火蒸馒头的缘故。

七、二十九蒸馒头

由于次日就是大年三十,所以过年的各种准备活动都要在这天进行完。在整个年节中,二十九这天可以说是最忙碌的一天了。除了筹备年节中的各种衣食祭品,腊月二十九还有一项极其重要的活动“上坟请祖”。告祭祖先,不仅仅是向祖先的告慰,也寄托了对祖先的感恩与思念。

八、三十晚上熬一宿

“一夜连双岁,五更兮二天。寒辞去冬雪,暖带入春风。”

大年三十是一年的最后一天,这一天有许多民俗活动,如包饺子、吃年夜饭,烧金纸、放爆竹等。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,而守岁之俗由来已久。

“一夜连双岁,五更分二天”,除夕之夜,全家团聚在一起,吃过年夜饭,点起蜡烛或油灯,围坐炉旁闲聊,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,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。

到唐朝初期,唐太宗李世民写有“守岁”诗:“寒辞去冬雪,暖带入春风”。直到今天,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。

精彩推荐

大师亲算